美国金融危机有什么影响?
(一)对全球范围内收入分配的影响
此次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是此次危机所造成的损害并不是由美国自身独自承担的,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收入再分配。一定程度上使得美国分散了金融市场的风险,转嫁了危机所导致的损害。这种收入再分配的机制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国通过大量输出美元获得了大的铸币税收益,这种收益与付出的成本间的比例随着危机的爆发和美元贬值会得到放大;另一方面,持有大元资产的国家或者个人通过购买美国金融产品,间接承担了危机所带来的损失。
(二)对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影响
美国此次金融危机充分地暴露出信息技术革命给金融监管所带来的挑战。在不负责任的美元扩张政策的推动下,完善的金融体系并不能保证使美国金融体系的运作就安枕无忧,也无法消除金融体系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本性。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推进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必须要防止本国金融自由化的过快发展,防止出现本国金融业的发展与本国实体经济运行的脱离。对正在经受虚拟经济不发达而实体经济发达之苦的发展中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要清醒地认识到:符号经济不是一切,生产率提高、资本形成、经济增长才最根本;符号经济更像是耀眼的浪花,实体经济才是掀起浪花的海底的潜流。
(三)对国际货币体系运作的影响
由次贷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胀不断高涨的背景下爆发的,次贷危机的蔓延使消费和投资信心指数大大受挫,各国对市场的预期普遍下调。为了防止信贷紧缩可能带来的经济形势恶化,各国央行被迫迅速注入大的货币以稳定货币市场供求。这样,为解决一场突发的大范围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及大规模信用货币的注入,使全球金融系统面临新的金融泡沫膨胀的风险,国际货币体系蕴藏着新的危机。
美国金融危机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1.货币政策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美联储加大了货币政策力度。2008年10月8日、29日、12月16日,联邦基准利率大幅下调175个基点,联邦基准利率调整至历史最低水平0.25%;同时,贴现率继续下调至0.5%。美国充分利用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基准利率和贴现率都降至历史罕见的低水平,这表明美国政府迫切希望尽快应对金融危机。由于联邦基准利率和贴现率没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传统的货币政策措施已经用尽,美联储被迫采取“量化宽松”的非传统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公开市场操作。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在未来6个月直接收购3000亿美元的长期美国政府债券,以维持市场稳定,并进一步扩大旨在降低抵押贷款利率7500亿美元的贷款项目规模。在次贷危机的严重影响下,为了增加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的收入,减轻公开市场业务的压力,美联储于2008年10月15日宣布将向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12月16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分别进一步下调至0.79%和0.25%。向存款准备金支付利率的政策旨在鼓励商业银行将超额存款准备金存入美联储,以便美联储能够更好地应对危机。继推出短期拍卖工具、短期证券借贷工具和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等流动性管理工具后,美联储分别于2008年9月19日、10月7日和11月10日推出了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商业票据融资工具和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工具等新的非常规流动性管理工具,以进一步提高货币市场的流动性。
2.促进实体经济复苏
为了刺激消费,促进实体经济复苏,2008年12月19日,财政部斥资174亿美元向汽车行业提供短期贷款。2009年6月,美国采取第一步措施,通过总额为10亿美元的旧车换现金计划来拯救汽车行业等实体经济。根据该计划,当消费者通过折价购买更经济、更环保的汽车和卡车时,他们可以从政府获得3500至4500美元的补贴。该计划极大地刺激了美国汽车市场,并在美国汽车产业破产重组后起到了助推作用。